别名:The Last Time I Saw Macao
演员: 丽蒂·芭芭拉 若昂·鲁伊·格拉·达马塔 若昂·佩德罗·罗德里格斯 辛迪·斯考奇
上映时间:2012-10-20(法国) / 2013-03-14(葡萄牙)
更新时间: 02-22 11:56
资源状态: 可播放
我最后一次看见澳门原名:A Última Vez Que Vi Macau,又名The Last Time I Saw Macao
影片导演Joao Rui Guerra da Mata年少的时候曾经在澳门生活。30多年之后,他用镜头记录下一个已然是陌生的澳门,记忆中的那个城市无处可寻。使用这些纪录素材,导演剪辑出了一部对于克里斯·马克尔的《日月无光》以及约瑟夫·范·斯特恩伯格《澳门》半致敬的作品,在经典的黑色犯罪类型和导演本人标志性的同志视角之间不受拘束地切换。这部以第一人称讲述的影片让观众看见了一个从未有过的澳门。
陈凭轩 2018-03-13
第二导演跟我一样对澳门有一种奇特的执念,而且我们都对自己长大的地方有一种又爱又恨的情绪。他跟我吐槽了好久他小时候的澳门,但还是忍不住想要回去看看。这部片子其实是对斯坦贝格**主义的去**主义化,再加上浓浓的乡愁和找不到回不去故乡的惆怅。
juni 2013-08-04
失望。手法拙劣 用为纪录片拍摄的footage加上画外音硬生生地加进故事情节拼接了一部低成本sci-fi片 镜头呆板没有灵气 结构松散 想尝试的太多 但折腾起来又使不上劲 最后只好杂糅成一片学生作业。放映后Q&A两位导演也貌似信心不足 一直看地板回答问题。据说还得了Locarno特别提名奖 难以置信#MIFF2013
冰山李 2014-06-03
6.8;如何用虛構來消解影像的虛構性...澳門在籠中,卻只在未掀開簾布之前 with Anana
让保罗切小田 2014-06-06
日月无光的招财猫是大阴影,莫名阴森这点还学得挺像的。宁愿别加那段蠢故事。
看不见的城市 2014-03-15
空间与记忆。材料的处理还是做得挺好的,以及,这也算是典型的西方人民的**情结?
btr 2012-10-09
#biff# 不露面的主角,空镜头加政治隐喻。画外音叙事。如果你喜欢chris marker,那么应该也会喜欢这部。
** 2012-10-14
就是个粗制滥造的《堤》,看得我十分烦躁。问答环节真是让**跌眼镜 1 其中有个导演压根没去过澳门 2 有很多内容压根不是澳门拍的 3 拍之前其实故事没想好 4 我忍不住问了他们有没有得到《堤》的启发,瞬间就结巴了,一开始矢口否认后来又默默承认这感觉让大家都很不好受呢亲
尹锡悦 2024-06-16
4.5,基本是杜拉斯-格里耶的水准,但比克里斯·马克和阿彼察邦略逊。若昂·佩德罗具有一种***式的敏锐,察觉了澳门这一被重新游览的城市空间的消失与幽灵视角,弥赛亚在时间性上等同于天启末日。并成为一部捏造的,纯粹听觉的惊悚片的情动来源,充分渗入观察式纪录影像的任何缝隙。《我最后一次看见澳门》不再区分新**阴谋论或**主义,而是将其视为一种新的本真性,因为澳门本身也是身为土生葡人的导演的故乡,他们对于文化截然不同的具身体验和理解同样是合法的。龙是中国的利维坦,有趣的是,从在地的角度看来,这部诞生于2012年的影片恰好命中了2013年以来整个国家的机械降神,凝结在影片之中的那个滑稽的,**车屏幕的镜头之中,只不过对于导演而言,它只不过是利维坦的一种形式,而不是形而上的巨大的**魔物本身。
飛翔的剪刀手 2013-12-08
感觉就是拍了一大堆素材再靠旁白串起来的超长视*
Helenhelen 2015-07-02
這部後面的剪接我很愛 台北電影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