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名:迷情逆恋(台) / Luna
演员: Jill Clayburgh Matthew Barry Veronica Lazar
上映时间:1979-08-29(威尼斯电影节)
更新时间: 07-28 13:14
资源状态: 可播放
月神原名:La luna,又名迷情逆恋(台)、Luna
乔在父亲死后,陪母亲卡特琳娜赴意大利参加歌剧演出,却因寂寞而染上毒瘾,使卡特琳娜份外心痛,对乔百般迁就,竟使两人发展出一段畸恋,在道德觉醒下,幸未造成大错。卡特琳娜不得已将隐藏多年,乔另有生父的秘密说出,为使父母破镜重圆,乔乃前去找寻亲身父亲。 导演用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来阐述这对母子的行为,认为人的所有意义和能力都源自于**的需求,月亮是代表母亲和女性形象的载体,以隐喻母亲对儿子的性影响
幽灵不会哭 2022-07-23
迷乱、疯狂、忧郁,贝托鲁奇呈现的一对母子之间的情感战争背后却是一个寻父的主题,但抽离掉表面的剧情,电影真正想要表达的其实也是贝托鲁奇一以贯之的,那就是“身份”,异域之中、他者之外的我究竟是谁呢?儿子的美国身份,在意大利他迅速依靠滑板、**等美国元素来构建自我,但母亲时刻提醒他这不是他的真我,所以他依赖这段亲密关系又想斩断它,母亲努力构建的"两人“的世界也终究镜花水月,因为占有和隐藏本身就是罪恶的,她不惜突破**与道德的”拯救“就变得如此地尴尬,儿子终究不能将丈夫的身份兼顾,而她也终究不能兼顾起父亲的身份,月亮与太阳同在的世界才是完整的,儿子需要找到身份的最后一块拼图,母亲需要与自私**忆和解,贝托鲁奇使用了大量的情绪化的场景来刻画自由的焦虑,人物的抗争也是隐喻着当下被割裂的世界的孤独内心吧
UrthónaD'Mors 2009-12-21
我总是觉得这个结局会更好点,结果我错了.一部根源电影,它让我理解了母亲的溺爱中那我本不能理解的部分.
名字特别酷的人 2019-01-01
老贝年轻时候的电影总是会表达很多东西,不管是什么,都让人觉得奇美无比又心痛不已。La luna带我领略了歌剧之美、艺术与家人的不可兼得、美貌如花又深陷毒沼的孤独少年、母与子的“亲”与“疏”,还有父亲的缺失与归位…全都太妙了。要知道这些东西够其他人拍五六部的了,有的可能还讲不明白,运镜也不会这样行云流水,构图也不这样帧帧如画。有两场戏简直美到哭泣:一个是Joe在看意版配音梦露时,月亮是如何慢慢展开在他眼帘;紧接着Joe去剧场找母亲,看到工作中的闪着光辉的母亲,也让身为观众的我被歌剧深深震撼。另,母子二人路过的那是《一九零零》取景地吧,这彩蛋可真行(●´∀`●)
小小农 2013-09-28
奇妙的遗传基因,父与子共同的命运,都囿于母亲怪诞畸形的爱护围栏内,这样的畸恋像一条神秘、疯狂与病态的阴影,淹没于星夜月光下的人生之路上。
日灼 2021-04-10
贝托鲁奇第一部不那么政治化的作品,处理的相当克制甚至唯美,内在的情感纹理细腻,调度和摄影给了这个稍显概念化的故事更强的张力,吉尔·克雷伯格对角色的处理很强的层次感,母亲是抵达父亲的一道桥梁。
大奇特(Grinch) 2009-12-15
《巴黎最后的探戈》中,保罗临死前走到阳台,把嘴里的口香糖黏在栏杆底,然后死去;《月神》开场不久,乔的继父临死前也走到阳台,发现栏杆底粘了一块干了的口香糖,一边骂着一边把它揪出来。两次都用特写交代这块口香糖,是要把两部片联系起来—前者是男人对子宫的向往,后者是追寻母爱。
Futurismus 2019-08-22
片头就是一个拉康的隐喻。第一个阶段,孩子依恋母亲,镜头表现是母亲亲吻孩子滴在腿上的水。第二个阶段,父亲介入并向孩子显示自己的权威,镜头对应母亲离开孩子去找他的父亲。第三个阶段,孩子始而认可父亲,从依恋母亲到转向崇拜父亲。戴爷的镜与世俗神话有过深刻的分析——贝托鲁奇的影片与其说是俄狄浦斯的故事,不如说是其背反。影片的叙事**,不是对母亲的渴求,而是对父亲的渴望,与其说母亲成了儿子**的对象,不如说母亲只是一种媒介,要通过并超越母亲而得到父亲。
火娃 2016-11-16
6/10。片头母亲安抚着戏水的孩子,随后切入俯冲的直升机闯入母子世界,父亲引诱母**舞落单孩子,儿子从剧院窗口窥视布景中月亮代表的母亲释放了童年**。***矫正源于异性**和精神安*,餐厅那场戏,母亲与载她的陌生男子***复,儿子敲打餐具捣蛋,对抗后以**和解,**关系转换不露痕迹。 @2016-11-16 08:05:42
鬼腳七 2019-07-28
贝托鲁奇到此为止所有的片子都还在和爹妈较劲,以及,他是真的热爱威尔第啊
赱馬觀♣ 2009-09-26
歌剧舞台天籁之音部分,并非克雷伯格的原声,全部采用哑剧模拟演出。既然如此为什么还要让她来演?至少部分原因和主题有关。据说意大利制片人因为故事主线的内容而对贝多鲁奇****,禁止他选角意大利本土演员。最后母子俩的扮演者都只能来自美国。但配合主题去看,所谓“对嘴”**倒也说得通顺。因为故事讲得正是父权缺失子悲迷失的危害!与母权为伍的音乐元素(钢琴和歌剧)在片中似乎无法充当褒义……不过影片自身似乎也存在着某种“父权缺失”:显性而强烈的政治元素,贝多鲁奇电影最重要的戏剧高能来源之一。重要缺位之下若能短小精炼或可掩盖不足,偏偏长达了一百四十多分钟?所以呢,也就这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