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名:Colored Umbilical Cord
上映时间:2025-07-22(FIRST青年电影展)
更新时间:
资源状态:
游子跨越日志又名Colored Umbilical Cord
题材满分,导演意识、技法都相对薄弱,既没能和被摄者建立“掏心掏肺”的语境,也对所摄群体缺乏更有效的**路径。但冲着这个题材本身的稀缺性,还是要打高分。 这就是应该在FIRST看到的那种电影。如果剥离所有价值,只剩下一个,FIRST就是应该让这样的电影在公开的放映机制里保有一席之地。 借用影片的一句话,“在这家医院里稀松平常的事,在外面看来,就像是奇迹。” 所有对**性、正义性有所追求的中国影展,都该以这家“医院”为榜样——去制造,不,是去努力成为那样一个“在外面看来像是奇迹”的地方。 #FIRST 19#打卡6
19first 毫不夸张地说赵医生的陈述完全拯救了这部片子,只有他相对中肯地阐述了这个手术的必要性,一个非跨性别者之口,据我所知变性手术是具有实用性的,是能*务于**关系的,医院里的其他跨性别者先按下不表,片子里没法明确看出这位主人公家乐是否存在亲密关系,也没看出他有什么巨大的性别困扰,就像她二大姨说的那样,衣*穿穿不就得了,最后还闹得众叛亲离,片子也完全没聚焦于她做变性手术的必要性,只是一味地说这是她从小的理想,以及拍摄**她平凡的生活画面,这点尤其令我恼火,更别提她居然上抖音买了一大堆极其粗糙的美术作品,再一看职业,居然是个商场里的*务员,这给我的感觉就是她是一位毫无**思考能力,极度缺乏理智的人,有这样一批头脑不清醒的人存在,更加坚定了我对我国绝不能存在***制度的态度。
两星是题材。创作手法老套,创作者视角体现在影片中挺凝视的,不觉得有真正尊重跨儿群体,没有真正体现普遍困境
坐在**6厅台阶上看完。#FIRST 19th
做一个跨儿有多么艰难:坦然向外界展示自己的身心合一自在地活着、拥有变性手术的经费和诸多许可、抵挡手术带来的身心痛苦和风险、术后与家人如何重建最基础的亲密关系。导演吕仔祥作为一个已婚直男,用细腻熨帖的镜头让情感的变化成为影片的第一语境,高度共情跨儿的遭遇,充满对想做普通人这个朴素愿望的尊重。影片对跨儿群体带来的意义注定是长久且深远的,非常具有普世价值的佳作。
8.6/10 #FIRST19 技法和实践上依旧是最传统的纪录片方法,镜头的选择以及拍摄和素材的沟通与构建都有闪光点。医院成为了社群在转换期的某种乌托邦状态,导演所提取出的影像也相对直白和大胆,这种在大银幕上的展露在当下的社会语境下应当被充分认可和鼓励。组织语言上并不理想主义,当然在表现私人和家庭冲突上的全面已不用再说,甚至对于乡村-城市也并不是将上海塑造成理想天堂,直白地将金钱/阶级等**者偏差通过片内人物的口中表达。片尾伴随着莫西子诗的歌曲是村落那些排挤她歧视她的亲戚的劳作影像,也似乎给予了底层的劳作充分的关怀和主体性,进一步复杂了影片的视角。当然是相对温和的建制派立场,甚至将医生的角色浪漫化,但我们也充分需要这种关怀。影片同样对于当下可在日本和韩国同样可见的年轻一代的右转进行强调。
题材难得珍贵,结束后配上片尾真的难过到不行,可是男主外的镜头就差了点,也还有很多东西没拍出来
(FIRST19主竞赛最佳纪录片) 此地 / 此片 能夠被看到,社會意義遠大於其他,也就無需多說了… (如果放到**或國際,有點像是電視台的新聞紀錄片,人物專題 / 社會議題的深度報導,不太像是''電影''… 但形式或質感如何都不是重點了,本應被大家尊重 卻一直無法被主流文化正視的 內地跨兒歷程的''紀錄'',因為稀缺 所以珍貴…
如果没有赵医生和病友***发言,还会再少一星,主人公以一种近乎符号的方式出现在银幕前,看完之后除了对他要跨性的决心印象深刻,其余几乎没有感觉,从主人公的开放程度来看,素材和**绝不至于此,家乐是个活生生的人,他有更多面需要被看到,他也有他的复杂,如果只是这样很难让人真正的共情与理解。 主人公遇到的困境其实绝大部分就是身边人的不理解,但这其实是必然,家乐也不应该在选择了自己笃定的道路之后,还渴望别人的认同,毕竟彼此都是**的个体,意识形态的差别客观存在,那不如各走各的。 作为首作值得鼓励,但从片子可以看到导演强加给自己的使命感和保护欲,但这恰恰是自我退缩的原因和借口,隐瞒和修饰都是背叛。
题材本身已经是满分了,仅仅是把ta们真实的生活状态展示出来,就已经足够动人
子戈 2025-07-23
题材满分,导演意识、技法都相对薄弱,既没能和被摄者建立“掏心掏肺”的语境,也对所摄群体缺乏更有效的**路径。但冲着这个题材本身的稀缺性,还是要打高分。 这就是应该在FIRST看到的那种电影。如果剥离所有价值,只剩下一个,FIRST就是应该让这样的电影在公开的放映机制里保有一席之地。 借用影片的一句话,“在这家医院里稀松平常的事,在外面看来,就像是奇迹。” 所有对**性、正义性有所追求的中国影展,都该以这家“医院”为榜样——去制造,不,是去努力成为那样一个“在外面看来像是奇迹”的地方。 #FIRST 19#打卡6
b110园长 2025-07-24
19first 毫不夸张地说赵医生的陈述完全拯救了这部片子,只有他相对中肯地阐述了这个手术的必要性,一个非跨性别者之口,据我所知变性手术是具有实用性的,是能*务于**关系的,医院里的其他跨性别者先按下不表,片子里没法明确看出这位主人公家乐是否存在亲密关系,也没看出他有什么巨大的性别困扰,就像她二大姨说的那样,衣*穿穿不就得了,最后还闹得众叛亲离,片子也完全没聚焦于她做变性手术的必要性,只是一味地说这是她从小的理想,以及拍摄**她平凡的生活画面,这点尤其令我恼火,更别提她居然上抖音买了一大堆极其粗糙的美术作品,再一看职业,居然是个商场里的*务员,这给我的感觉就是她是一位毫无**思考能力,极度缺乏理智的人,有这样一批头脑不清醒的人存在,更加坚定了我对我国绝不能存在***制度的态度。
。 2025-07-22
两星是题材。创作手法老套,创作者视角体现在影片中挺凝视的,不觉得有真正尊重跨儿群体,没有真正体现普遍困境
陆小鸟 2025-07-24
坐在**6厅台阶上看完。#FIRST 19th
HarperDie 2025-07-22
做一个跨儿有多么艰难:坦然向外界展示自己的身心合一自在地活着、拥有变性手术的经费和诸多许可、抵挡手术带来的身心痛苦和风险、术后与家人如何重建最基础的亲密关系。导演吕仔祥作为一个已婚直男,用细腻熨帖的镜头让情感的变化成为影片的第一语境,高度共情跨儿的遭遇,充满对想做普通人这个朴素愿望的尊重。影片对跨儿群体带来的意义注定是长久且深远的,非常具有普世价值的佳作。
鲍勃粥 2025-07-22
8.6/10 #FIRST19 技法和实践上依旧是最传统的纪录片方法,镜头的选择以及拍摄和素材的沟通与构建都有闪光点。医院成为了社群在转换期的某种乌托邦状态,导演所提取出的影像也相对直白和大胆,这种在大银幕上的展露在当下的社会语境下应当被充分认可和鼓励。组织语言上并不理想主义,当然在表现私人和家庭冲突上的全面已不用再说,甚至对于乡村-城市也并不是将上海塑造成理想天堂,直白地将金钱/阶级等**者偏差通过片内人物的口中表达。片尾伴随着莫西子诗的歌曲是村落那些排挤她歧视她的亲戚的劳作影像,也似乎给予了底层的劳作充分的关怀和主体性,进一步复杂了影片的视角。当然是相对温和的建制派立场,甚至将医生的角色浪漫化,但我们也充分需要这种关怀。影片同样对于当下可在日本和韩国同样可见的年轻一代的右转进行强调。
DanielYuan 2025-07-23
题材难得珍贵,结束后配上片尾真的难过到不行,可是男主外的镜头就差了点,也还有很多东西没拍出来
木柵永樂町 2025-07-24
(FIRST19主竞赛最佳纪录片) 此地 / 此片 能夠被看到,社會意義遠大於其他,也就無需多說了… (如果放到**或國際,有點像是電視台的新聞紀錄片,人物專題 / 社會議題的深度報導,不太像是''電影''… 但形式或質感如何都不是重點了,本應被大家尊重 卻一直無法被主流文化正視的 內地跨兒歷程的''紀錄'',因為稀缺 所以珍貴…
Conan 2025-07-24
如果没有赵医生和病友***发言,还会再少一星,主人公以一种近乎符号的方式出现在银幕前,看完之后除了对他要跨性的决心印象深刻,其余几乎没有感觉,从主人公的开放程度来看,素材和**绝不至于此,家乐是个活生生的人,他有更多面需要被看到,他也有他的复杂,如果只是这样很难让人真正的共情与理解。 主人公遇到的困境其实绝大部分就是身边人的不理解,但这其实是必然,家乐也不应该在选择了自己笃定的道路之后,还渴望别人的认同,毕竟彼此都是**的个体,意识形态的差别客观存在,那不如各走各的。 作为首作值得鼓励,但从片子可以看到导演强加给自己的使命感和保护欲,但这恰恰是自我退缩的原因和借口,隐瞒和修饰都是背叛。
GlazyGalaxy 2025-07-22
题材本身已经是满分了,仅仅是把ta们真实的生活状态展示出来,就已经足够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