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映时间:2024-02-18(柏林国际电影节)
更新时间:
资源状态:
基地之侧原名:The Periphery of the Base,
8.5 时间与空间的边缘地带,边缘工业地带的边缘,摄影机将空间平面化,再回到立体。了不起的变焦镜头,还有声音,让观众闭上眼睛时仍浮现那些图形、运动,以及抽象、严酷的图景。
一次错误。但是会让人不住地想,这样也是可以拍出好电影的(晦暗结构的涌动……会比韦尼埃的《双塔》更好)
zoom in/out之间,基地外露层与自然交融的边际,***一体,苍茫无垠,而戈壁的风化侵蚀、气象的瞬息万变、人类的组织运动组成其中的纹理
在柏林电影节看到一部这样的电影实在是很失望。
在Q&A的时候导演说他主要想表现出人的历史从无到有,然后人在这种极端环境中展现出的温暖,我没感受到,更多的是长焦镜头带来的抽象美感。之前看的一篇讲微观地理的**中说到卡塔尔的一些外来打工者在那个也是无法生存的环境里,作者花了很多心思去研究描绘工人的内部生存空间,引用了**的一个哲学家所提出的利用微观修整的方法去反抗**的理论,比如一些工人贴在墙上的一幅画,或者在两个高低床中间放上隔板,用来当做电脑桌等等,这些东西好像更能感受到。
很抱歉在电影节看睡着了。只能说是博物馆或者展览的短片吧。Q&A part更多讨论的是技术性话题,用的什么镜头,有无滤镜,声音录制等等等等
@Berlinale2024 如导演在映后所提的鱼缸的比喻,银幕于他来说像玻璃墙壁,对面的一切都是摄影机平等的观察对象,人只是画面中的一个元素、不存在角色和故事。人的声音构成语言的意义,但不主导影像的意义。而鱼缸的玻璃则是他想要去触碰(从里面还是从外面?)的极限。将摄影机*至绝境、在恶劣天气下保持开机,以看见不同的景/图像;处在不同远近极端的**和听觉或同时出现或穿插剪接。于是这是一部用极端做实验的电影。注视着不宜生活的极端环境一步步变成抽象的构图,我们最终被赠予蓝天和鸟儿,被带回到生命之中。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极端条件下浩瀚无**数字“坏”影像,却又没有陷入某种宏大的人类世命题,甚至比《故乡之光》更能体现出科幻语境与政治语境的结合。
闲暇的贫瘠之旅。远处的热浪、镜头前路过的插曲在叙事上持续波动,都同样构成了纹理的一部分,浮动的镜头运动和风中隐没而轻微的电流声构成对于机械的理解。有时实在的地表对于灰蒙蒙的空镜有种吸引力,迫不及待地占据。或是神话般的浪漫,消失的跳伞变成了雾中惨白的太阳。在这般环境基调下,人的生存境况被捕捉为风沙中朦胧的诙谐步态,简陋而苦涩。这些陌生足以化为黑暗中的光体,俨然成为了发生在其他星球上的科幻,浅蓝是最后的**。
片子很抽象看得一头雾水 但是后面导演discussion环节听导演自己解释这个片子觉得很秒 避开了建筑本身而是选择拍摄外围来展现人类的温度 展示人类的tough “人类的极限和机器的极限像两扇墙相遇了” Inalco Paris
Pincent 2024-08-07
8.5 时间与空间的边缘地带,边缘工业地带的边缘,摄影机将空间平面化,再回到立体。了不起的变焦镜头,还有声音,让观众闭上眼睛时仍浮现那些图形、运动,以及抽象、严酷的图景。
emfrosztovis 2024-08-18
一次错误。但是会让人不住地想,这样也是可以拍出好电影的(晦暗结构的涌动……会比韦尼埃的《双塔》更好)
Parity 2024-08-05
zoom in/out之间,基地外露层与自然交融的边际,***一体,苍茫无垠,而戈壁的风化侵蚀、气象的瞬息万变、人类的组织运动组成其中的纹理
Copo 2024-02-19
在柏林电影节看到一部这样的电影实在是很失望。
管埋员 2024-03-29
在Q&A的时候导演说他主要想表现出人的历史从无到有,然后人在这种极端环境中展现出的温暖,我没感受到,更多的是长焦镜头带来的抽象美感。之前看的一篇讲微观地理的**中说到卡塔尔的一些外来打工者在那个也是无法生存的环境里,作者花了很多心思去研究描绘工人的内部生存空间,引用了**的一个哲学家所提出的利用微观修整的方法去反抗**的理论,比如一些工人贴在墙上的一幅画,或者在两个高低床中间放上隔板,用来当做电脑桌等等,这些东西好像更能感受到。
裴皈 2024-03-26
很抱歉在电影节看睡着了。只能说是博物馆或者展览的短片吧。Q&A part更多讨论的是技术性话题,用的什么镜头,有无滤镜,声音录制等等等等
Kinyuan 2024-02-20
@Berlinale2024 如导演在映后所提的鱼缸的比喻,银幕于他来说像玻璃墙壁,对面的一切都是摄影机平等的观察对象,人只是画面中的一个元素、不存在角色和故事。人的声音构成语言的意义,但不主导影像的意义。而鱼缸的玻璃则是他想要去触碰(从里面还是从外面?)的极限。将摄影机*至绝境、在恶劣天气下保持开机,以看见不同的景/图像;处在不同远近极端的**和听觉或同时出现或穿插剪接。于是这是一部用极端做实验的电影。注视着不宜生活的极端环境一步步变成抽象的构图,我们最终被赠予蓝天和鸟儿,被带回到生命之中。
KID Y 2024-08-21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极端条件下浩瀚无**数字“坏”影像,却又没有陷入某种宏大的人类世命题,甚至比《故乡之光》更能体现出科幻语境与政治语境的结合。
ξ 2024-08-11
闲暇的贫瘠之旅。远处的热浪、镜头前路过的插曲在叙事上持续波动,都同样构成了纹理的一部分,浮动的镜头运动和风中隐没而轻微的电流声构成对于机械的理解。有时实在的地表对于灰蒙蒙的空镜有种吸引力,迫不及待地占据。或是神话般的浪漫,消失的跳伞变成了雾中惨白的太阳。在这般环境基调下,人的生存境况被捕捉为风沙中朦胧的诙谐步态,简陋而苦涩。这些陌生足以化为黑暗中的光体,俨然成为了发生在其他星球上的科幻,浅蓝是最后的**。
Dennis 2024-03-29
片子很抽象看得一头雾水 但是后面导演discussion环节听导演自己解释这个片子觉得很秒 避开了建筑本身而是选择拍摄外围来展现人类的温度 展示人类的tough “人类的极限和机器的极限像两扇墙相遇了” Inalco Par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