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 intersectional narrative of two families in Brooklyn and the unraveling of unspoken unhappiness that occurs when a young foreign girl spending time abroad upsets the balance on both sides.
“People never make films about ordinary people who don’t really do anything.” 这句话精准的概括掉创作意图哈哈...平凡人才会漫谈**和**情绪。更难得的是一群女演员都很赏心悦目,当主角的Emily Browning也意外的惊喜了一把。属于那种不一定会主动看,但看了一定会很享受的电影。
这几天看了两部Alex Ross Perry,既是“不知不觉”,又是个人风格挺明显而无法忽视,然而又有点“我可能下错片子”了的错觉。我都不知道自己在说什么了。
duckducker 2020-02-06
I just wanted to mention a feeling. I wasn’t sure why it’s so strong.
一叶 2019-08-20
on grabbing each other to drift through blase phases. too much melancholy with middle class cliche, heavily rely on monologues in cu - yet good indie case study
Lycidas 2017-02-13
比较温吞,风格上没有前作那么激进惊艳,虽然几乎是完全相同的制作班底,却做了很多新的尝试(比如从头到尾没有用手持镜头,地理与环境不再用于叙事等等),人物间交错的关联被处理得十分轻盈灵巧,其中男女关系的探讨颇有些洪尚秀的味道。
朱马查 2017-02-17
monologues对话戏,人物关系心理通过镜头外化延续尘世女王的探索,关系网有意织得散,开头结尾转向纽约人潮,大家不过都是平常路人,难以意识到自己处于一段叙事中。希望是探索转型作,有革新的心,没发声的力。
本位 2018-05-03
在想为什么这部的话唠比起一些知名导演的作品更吸引我,可能在于对话都并非尖锐争论式的歇斯底里,也没有炫技式的镜头,看似是平平无奇之下藏着不安定和焦虑,像是有种别样的捕捉人物状态与情绪的能力。
基瑞尔 2017-08-16
“People never make films about ordinary people who don’t really do anything.” 这句话精准的概括掉创作意图哈哈...平凡人才会漫谈**和**情绪。更难得的是一群女演员都很赏心悦目,当主角的Emily Browning也意外的惊喜了一把。属于那种不一定会主动看,但看了一定会很享受的电影。
花地 2019-01-12
很奇妙的是令我想起了哈内克的《隐藏摄影机》,如前者“盗录”是导演作为上帝放置的阴险毒辣的实验触发器那般,在一个个趋于稳固与了无**的家庭中插入一个鲜嫩、无害、性敞开的平凡女孩即像朝平静湖面抛入一个鹅卵石,激起得是中产男女急于借此表露出**、占用欲、焦虑感与疏离感的波澜,问题因性张力的失衡而显露;每个人状态真是一个镜头到位,叙事有些笨拙,小姨子角色处理得不好。是通往卡萨维茨的钥匙。
桃子 2018-05-05
在纽约的布鲁克林用16mm胶片拍摄,好像本身已经自带诗意。现代都市人的情绪在缓慢、克制地暗涌着。即使知道现在不好,也不愿其他的人来搅和。desire,那是小说里的概念,每个人皆不可得。花费几个月整理dead的工作成果,也只是凸显出西西弗斯般的“荒谬”。茫茫行走的众生,没有终点,也没有出口。
Pincent 2022-09-26
85/100 派瑞太会描写多种女性。相对比较“稳定”的一部,既包括镜头语言也包括人物状态,但仍然无比精确。
vivi 2018-05-02
这几天看了两部Alex Ross Perry,既是“不知不觉”,又是个人风格挺明显而无法忽视,然而又有点“我可能下错片子”了的错觉。我都不知道自己在说什么了。
duckducker 2020-02-06
I just wanted to mention a feeling. I wasn’t sure why it’s so strong.
一叶 2019-08-20
on grabbing each other to drift through blase phases. too much melancholy with middle class cliche, heavily rely on monologues in cu - yet good indie case stud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