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名:欢迎光临国家画廊(台)
演员: 爱德华·沃森 Leanne Benjamin Kausikan Rajeshkumar Jo Shapcott
上映时间:2014-10-08(法国) / 2015-01-09(英国)
更新时间: 09-05 16:14
资源状态: 可播放
国家美术馆原名:National Gallery,又名欢迎光临国家画廊(台)
一部深入世界上伟大博物馆之一——伦敦的国家美术馆的纪录片。
三个小时全英文对白无字幕,听懂了十分之一。电影聚焦了参观者对画作的欣赏神态,帮盲人摸画,讲解员向大家叙述介绍的过程,美术馆高层对经营问题的探讨,还展示了画作的修复……其中对于一些名作品的讲解尤为趣味横生,深刻独特。其实作画就是对慢慢流逝的时间的展现呵![4.4看的]
了解到很多油畫修復的內幕,受益匪淺。大段的講解非常多,也是體驗性的。但沉默凝視的片段略嫌不夠,可能也因為所展現的大部分都是敘事性的、宗教主題的作品。
NYFF 52 #5 如果说Oppenheimer是在纪录片语境下制造戏剧化的大师,那Wiseman则是截然相反,专注做“墙上的苍蝇”到84岁,实在老当益壮。3hr全景式呈现NG:刷墙布光,预算教育,策展修复,当然最重要的是看着你的画,和看着画的你。对艺术永葆热忱者不会腻*的絮叨,也是一场朴实的致敬。
感觉视角还可以再多一点,比如关于美术馆本身,关于看与被看问题的再挖掘。目前这个感觉大半部是知识性内容,但知识又很大众化(至少于我而言除了修复的知识外基本都在意料之中)。但终究还是不错的,仍旧比大路货质感的纪录片强很多,隐性叙事结构也做起来了,是我看过的美术馆纪录片中最好的。
补标。怀斯曼依然弱化主观导向性,坚持以画面和剪辑中的内在逻辑带动叙事,多主题渐次展开相互交织,对观影者的专注度要求非常高,而他的片趣味正在于此,意义皆在空隙之中。
嚮往做conservation restoration的職業 #求職廣告看到請豆郵我可厲害了
一窥艺管文博专业日常,运营、修复、布展、讲解……国内馆最大的差距不在藏品,而在对待公众的态度上
怀斯曼以不介入的方式(无旁白、无采访、无配乐)纪录了一间博物馆的方方面面:日常展出、各色观众的凝视、面向不同群体的讲解员、讲座、与同行交流的馆方专家、向艺术生授课的专家、特展的策展与运营、专家接受媒体采访、媒体制作艺术纪录片、开幕嘉宾社交专场、布展调试的细节、艺术品的修复与研究工作、画框的制作、参与公共事务的讨论、收支预算的讨论、观众的绘画课、展厅中的钢琴表演、特展上的现代芭蕾演出、与特展配合的诗朗诵。其中作为主线、也是篇幅最大的部分,是先后完整纪录了十来位讲解员对十来件作品的讲解。我想导演的主要目的不在于向观众宣传博物馆的精品或介绍如何欣赏一幅画,而是*务于他所要展现的方方面面。比如,不同讲解员面对的观众群体不同,讲的侧重点也不同,还与画框制作、布展打光等方面形成呼应。只可惜印象派篇幅太少。
一部对艺术史专业内的人来说,可以说是分分钟**的电影。但这种博物馆系列的电影,本来局限性就很大。就像不懂古董的人,肯定不懂玩古玩的乐趣般。熟悉每个大师,每件镜头闪过去的作品,然后大脑无意识的弹出作家名字的感觉。哈哈哈,懂得人才会懂那种感受。
#7000. 后半段有点作,前面一些有趣和温暖的解读,还有修复的工匠,都喜欢。
独行侠**阿何 2015-04-07
三个小时全英文对白无字幕,听懂了十分之一。电影聚焦了参观者对画作的欣赏神态,帮盲人摸画,讲解员向大家叙述介绍的过程,美术馆高层对经营问题的探讨,还展示了画作的修复……其中对于一些名作品的讲解尤为趣味横生,深刻独特。其实作画就是对慢慢流逝的时间的展现呵![4.4看的]
介意 2015-05-20
了解到很多油畫修復的內幕,受益匪淺。大段的講解非常多,也是體驗性的。但沉默凝視的片段略嫌不夠,可能也因為所展現的大部分都是敘事性的、宗教主題的作品。
Sico 2014-10-08
NYFF 52 #5 如果说Oppenheimer是在纪录片语境下制造戏剧化的大师,那Wiseman则是截然相反,专注做“墙上的苍蝇”到84岁,实在老当益壮。3hr全景式呈现NG:刷墙布光,预算教育,策展修复,当然最重要的是看着你的画,和看着画的你。对艺术永葆热忱者不会腻*的絮叨,也是一场朴实的致敬。
徐若风 2019-06-23
感觉视角还可以再多一点,比如关于美术馆本身,关于看与被看问题的再挖掘。目前这个感觉大半部是知识性内容,但知识又很大众化(至少于我而言除了修复的知识外基本都在意料之中)。但终究还是不错的,仍旧比大路货质感的纪录片强很多,隐性叙事结构也做起来了,是我看过的美术馆纪录片中最好的。
Lycidas 2016-10-31
补标。怀斯曼依然弱化主观导向性,坚持以画面和剪辑中的内在逻辑带动叙事,多主题渐次展开相互交织,对观影者的专注度要求非常高,而他的片趣味正在于此,意义皆在空隙之中。
一個死槍槍 2018-03-31
嚮往做conservation restoration的職業 #求職廣告看到請豆郵我可厲害了
ζωήιδ 2017-06-11
一窥艺管文博专业日常,运营、修复、布展、讲解……国内馆最大的差距不在藏品,而在对待公众的态度上
私享史 2017-11-24
怀斯曼以不介入的方式(无旁白、无采访、无配乐)纪录了一间博物馆的方方面面:日常展出、各色观众的凝视、面向不同群体的讲解员、讲座、与同行交流的馆方专家、向艺术生授课的专家、特展的策展与运营、专家接受媒体采访、媒体制作艺术纪录片、开幕嘉宾社交专场、布展调试的细节、艺术品的修复与研究工作、画框的制作、参与公共事务的讨论、收支预算的讨论、观众的绘画课、展厅中的钢琴表演、特展上的现代芭蕾演出、与特展配合的诗朗诵。其中作为主线、也是篇幅最大的部分,是先后完整纪录了十来位讲解员对十来件作品的讲解。我想导演的主要目的不在于向观众宣传博物馆的精品或介绍如何欣赏一幅画,而是*务于他所要展现的方方面面。比如,不同讲解员面对的观众群体不同,讲的侧重点也不同,还与画框制作、布展打光等方面形成呼应。只可惜印象派篇幅太少。
Danny 2016-01-01
一部对艺术史专业内的人来说,可以说是分分钟**的电影。但这种博物馆系列的电影,本来局限性就很大。就像不懂古董的人,肯定不懂玩古玩的乐趣般。熟悉每个大师,每件镜头闪过去的作品,然后大脑无意识的弹出作家名字的感觉。哈哈哈,懂得人才会懂那种感受。
vivi 2015-12-18
#7000. 后半段有点作,前面一些有趣和温暖的解读,还有修复的工匠,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