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名:Growing
上映时间:2021-11-21(中国大陆)
更新时间:
资源状态:
儿童文学又名Growing。2021年纪录片、短片类型片,创作于中国大陆地区,具有汉语普通话语言版本。由梁静圆执导,于2021-11-21(中国大陆)公映。
女孩彤在**即将来临时期,承受着同年纪的朋友无法想象的变故和压力,她觉得有爱的地方才能够让她真正安定下来备考。离**仅剩下几周时间,她拖着行李箱辗转来去,不知道何处才是她可以寄居的家……
被强行给予也加入了自我创作的人生,同时也是她/他们背后家庭的映射,“文学”的自我意义和反照意义在这些自述里呈现。但主人公的自述又不是完全天然的自述,她们很明显知晓摄影机的存在 ,在这种天然和表现的缝隙(暂且还无法称之为表演)中,去寻找那些真实的时刻,也是观众和“文学”间的关系。
惊喜之作,关注青少年心理问题的纪录片,主角非常坦诚,镜头做到了“在场和见证”,这一点很难。
#BISFF2021# 三星半吧,这个片子就胜在它的不按规矩出牌上,足够坦诚就已经能让人忽视掉很多缺憾了。原生家庭的痛真是,不愿多懂,但又不能再懂了。
镜头加剧了拍摄者与拍摄对象的权力不对等。 拍摄对象原本是想要成为导演剧**的女主角,但是导演看上了女孩的经历,想拍成纪录片。映后**到一个信息,拍摄对象常常问导演,你拍了我这么久,那我可以成为你剧**的女主角了吗?你也在拍其他女孩,她们表现比我好吗? 女孩才**岁,触媒体验很少,对现实生活的复杂性理解也许还只是比较年少比较单一的状态。她很信任导演,某种程度上,更是在讨好导演,用自己的生命故事在讨好导演。导演明白这种讨好吗?
由毕联延伸出来的纪录短片,可以理解学生作业有出片的DDL,但这么着急呈现这个切面的话,是没法消解摄影机对被拍摄对象的索取和剥削的。如果导演不打算继续关注女孩的成长,并投入个人的生命经验和情感,而只是想借此展现某种教育议题,那还是挺令人遗憾的。#BISFF2021#
彤说,儿童游戏就是对社会生活的模仿(大意),所以她的小说叫《过家家》。这段思考特别震撼,彤清楚地知道自己在**里,但一直试图为自己建构些东西,恋爱、写作、面试演员,但她也绝望地意识到,对她来说,这一切都是过家家般的游戏。导演的呈现让她的绝望更**了,短片的质感非常粗糙,因而加剧了本就存在于拍摄者和被摄之间的权力不对等。短片结束后导演在VCR里谈到,她是在一百多个女孩中选中了5个(还是10个?有点记不清了),各自跟拍了一周,最后选中了彤。尽管参与进这样的筛选是自愿的,但还是不能不去想,自己的苦难被作为简历任人挑选是多么残忍的一件事
义乌是一座暴富的城市。我的身边如何不缺少这样的故事,但十几年的时间我都把他们划出我的生活,闭上一只眼睛。好想实实在在地把自己砸在那座小城里,砸碎虚伪的高楼大厦和阻挡原住民的围栏,然后再实实在在地生根发芽,被其人其物视为己出。
海上影展。不知道该怎么评价,素材很有挖掘空间,原生家庭、性别歧视、相爱相杀、同病相怜,够组装出几部国产院线片了,但总觉得纪录片这么有料,对拍摄对象会不会过于残忍,尤其貌似**的吵架段落,感觉心酸。有些细节触动,女孩去诊所看发烧,很像华南海鲜市场那家诊所的***记录场面,以及,20年后的年轻人在听木马(新版的)《纯洁》。
真好啊,不知道导演和人物是如何建立起这样的信任的,完全有展开成长片的潜质。
新一代导演的个体化视角影像,然而这种个体化是既去政治化(参考汪晖相关研究)、又去社会化(参考埃尔诺的社会化个体书写)的浅尝辄止,因而缺乏足够的深度与公共性。其感染力,在于主人公的言行与故事本身,以及导演与人物的接近程度,而非导演本身的问题意识,更勿论这种接近,还有无可回避的纪录片**拷问。
闵思嘉 2023-08-03
被强行给予也加入了自我创作的人生,同时也是她/他们背后家庭的映射,“文学”的自我意义和反照意义在这些自述里呈现。但主人公的自述又不是完全天然的自述,她们很明显知晓摄影机的存在 ,在这种天然和表现的缝隙(暂且还无法称之为表演)中,去寻找那些真实的时刻,也是观众和“文学”间的关系。
季轩 2022-12-16
惊喜之作,关注青少年心理问题的纪录片,主角非常坦诚,镜头做到了“在场和见证”,这一点很难。
朝阳区妻夫木聪 2021-11-24
#BISFF2021# 三星半吧,这个片子就胜在它的不按规矩出牌上,足够坦诚就已经能让人忽视掉很多缺憾了。原生家庭的痛真是,不愿多懂,但又不能再懂了。
momo 2021-11-21
镜头加剧了拍摄者与拍摄对象的权力不对等。 拍摄对象原本是想要成为导演剧**的女主角,但是导演看上了女孩的经历,想拍成纪录片。映后**到一个信息,拍摄对象常常问导演,你拍了我这么久,那我可以成为你剧**的女主角了吗?你也在拍其他女孩,她们表现比我好吗? 女孩才**岁,触媒体验很少,对现实生活的复杂性理解也许还只是比较年少比较单一的状态。她很信任导演,某种程度上,更是在讨好导演,用自己的生命故事在讨好导演。导演明白这种讨好吗?
晚不安 2021-11-21
由毕联延伸出来的纪录短片,可以理解学生作业有出片的DDL,但这么着急呈现这个切面的话,是没法消解摄影机对被拍摄对象的索取和剥削的。如果导演不打算继续关注女孩的成长,并投入个人的生命经验和情感,而只是想借此展现某种教育议题,那还是挺令人遗憾的。#BISFF2021#
Zephyr 2023-03-31
彤说,儿童游戏就是对社会生活的模仿(大意),所以她的小说叫《过家家》。这段思考特别震撼,彤清楚地知道自己在**里,但一直试图为自己建构些东西,恋爱、写作、面试演员,但她也绝望地意识到,对她来说,这一切都是过家家般的游戏。导演的呈现让她的绝望更**了,短片的质感非常粗糙,因而加剧了本就存在于拍摄者和被摄之间的权力不对等。短片结束后导演在VCR里谈到,她是在一百多个女孩中选中了5个(还是10个?有点记不清了),各自跟拍了一周,最后选中了彤。尽管参与进这样的筛选是自愿的,但还是不能不去想,自己的苦难被作为简历任人挑选是多么残忍的一件事
Monaghan 2023-03-26
义乌是一座暴富的城市。我的身边如何不缺少这样的故事,但十几年的时间我都把他们划出我的生活,闭上一只眼睛。好想实实在在地把自己砸在那座小城里,砸碎虚伪的高楼大厦和阻挡原住民的围栏,然后再实实在在地生根发芽,被其人其物视为己出。
censored dump 2022-12-16
海上影展。不知道该怎么评价,素材很有挖掘空间,原生家庭、性别歧视、相爱相杀、同病相怜,够组装出几部国产院线片了,但总觉得纪录片这么有料,对拍摄对象会不会过于残忍,尤其貌似**的吵架段落,感觉心酸。有些细节触动,女孩去诊所看发烧,很像华南海鲜市场那家诊所的***记录场面,以及,20年后的年轻人在听木马(新版的)《纯洁》。
マクガフィン 2023-02-05
真好啊,不知道导演和人物是如何建立起这样的信任的,完全有展开成长片的潜质。
江海一蓑翁 2022-12-17
新一代导演的个体化视角影像,然而这种个体化是既去政治化(参考汪晖相关研究)、又去社会化(参考埃尔诺的社会化个体书写)的浅尝辄止,因而缺乏足够的深度与公共性。其感染力,在于主人公的言行与故事本身,以及导演与人物的接近程度,而非导演本身的问题意识,更勿论这种接近,还有无可回避的纪录片**拷问。